陳輝球,專業米粉生產設備研發制造中心,讓您輕松實現生產線自動化運行、規模化生產、程序化調控、規范化管理。若您對自動化米粉生產線有需求或對行業感興趣,歡迎詳詢。陳輝球,期待您的咨詢,歡迎來廠考察。
鮮濕米粉監管新政部分條款
●淀粉添加量
從不大于45%降低到10%以內,讓鮮濕米粉回歸到以大米為主要原料的傳統做法上
●菌落總數限制要求
比2018版標準提高了10倍,且規定菌落總數檢測時限為出廠后4小時以內
●貯存、運輸溫度
應≤26℃
4月25日,《廣西鮮濕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22版)》(以下簡稱《細則》)和《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鮮濕米粉》(以下簡稱《標準》)正式實施。26日,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組織執法人員及食品抽檢人員到鮮濕米粉生產企業及粉店進行抽檢,并與自治區衛健委食品專家一起對《細則》和《標準》進行解讀,讓消費者了解廣西鮮濕米粉的生產標準和企業生產許可審查等內容。
1
監管新規實施
部門第一時間組織抽檢
當天上午9時許,在南寧市良慶區的一家米粉生產企業,按照食品生產的有關要求進行殺菌消毒后,記者進入生產車間探訪。清洗、浸泡、磨漿、蒸熟、成型切條、打包……多名員工在米粉生產流水線上忙碌,不時抓起幾根米粉仔細查看,一托托米粉成品由物流傳送口傳出,再進行包裝、打印標簽工作,然后由冷鏈車送往各家粉店。
在該企業的產品出口處,南寧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及廣西質檢院抽檢人員與企業負責人確認抽樣單的信息,對一批標注生產日期為4月26日上午9時的鮮濕米粉進行取樣后,立即送往檢驗室進行多個項目的檢測,總共取樣7托,必須是同一批次才符合相關規定。
“這是《標準》出臺后,第一次對鮮濕米粉進行抽檢。”廣西質檢院食品檢驗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繆璐說,檢測項目為感官、水分、酸度、蛋白質、鉛、無機砷、鎘、黃曲霉毒素B1、菌落總數、大腸菌群、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水分、酸度、蛋白質為質量指標,尤其蛋白質指標是為了判定大米的含量,防止企業隨意增加淀粉含量;鉛、無機砷、鎘為污染物指標,防止大米種植過程中重金屬污染導致其污染物超標;黃曲霉毒素B1為真菌毒素指標,以免原料存放時間過長、貯存不當導致霉變產生黃曲霉毒素,其中以B1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強;菌落總數、大腸菌群、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微生物指標,米粉水量高,且廣西處于亞熱帶區域,微生物易生長繁殖。因此,對致病性細菌和衛生指示菌的檢測確保產品安全。
當天上午11時左右,在南寧市金湖廣場附近的一家三品王門店,一批當天生產的鮮濕米粉剛被送到不久,市場監管人員就上門進行抽檢。記者看到,這些鮮濕米粉(榨粉)每包為7公斤,抽檢人員給抽檢樣品貼上“廣西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封條后送往檢驗室。檢驗人員表示,每批送檢米粉一般需要5天時間才能出結果,“如果有項目超標,還需要復檢才能判定是否合格。”
2
降低淀粉含量
生產和貯存要求更嚴格
廣西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審評委員會秘書處辦公室主任張慧君表示,鮮濕米粉是廣西地方特色食品,米粉產業正逐漸發展成為廣西優勢特色產業。然而,近年來,廣西米粉行業存在兩大方面的挑戰:首先,《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鮮濕類米粉》(DBS45/050-2018)允許以大米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淀粉類原料生產調制鮮濕米粉。有的企業受經濟利益驅動,不斷增加淀粉含量,大大超出標準限量45%的規定,導致與傳統米粉名不符實,而且米粉中蛋白質營養素含量不斷降低,米粉營養價值減少,嚴重影響到傳統米粉行業的正常發展。其次,在國內一些省份,因鮮濕米粉微生物污染導致的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廣西由此應加強鮮濕米粉的貯存、運輸環境的監管,以確保消費者食品安全。
因此,自治區衛健委修訂發布了《標準》,將鮮濕米粉的淀粉添加量降低到10%以內,菌落總數限制要求提高了10倍,并規定鮮濕米粉的貯存、運輸環境應≤26℃。
自治區衛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標準》實施后,衛健部門下一步會將鮮濕米粉納入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做好日常監測評估。同時,做好《標準》跟蹤評價,充分聽取監管部門、企業、公眾等社會各方意見,及時了解執行過程中存在問題,并以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結果為依據,再適時調整完善標準,更好地服務產業發展和監管需求。
3
最嚴格的監管
確保鮮濕米粉質量安全
自治區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處副處長溫志梅介紹,截至4月20日,全區鮮濕米粉獲證生產企業526家,正常生產的企業有468家。目前,全區市場每天生產約2500噸鮮濕米粉,使用原糧約1000噸。
“有了最嚴謹的標準,我們將負責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溫志梅說,為了配套《標準》的實施,自治區市場監管部門修訂了《細則》,增加潔凈用房等級和環境參數要求,提高鮮濕米粉的生產加工條件,滿足鮮濕米粉生產安全衛生需求,并嚴格包裝控制和貯存、運輸條件,增加產品包裝標識要求。
在農貿市場中銷售的鮮濕米粉處于露天環境,一些粉店的鮮濕米粉運輸、貯存條件也不達標。對此,溫志梅表示,市場監管部門將加強監管,引導經營者配套相應措施,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并加大日常抽檢、飛行檢查、投訴處罰力度。
溫志梅表示,今后將要求企業按照《標準》《細則》的內容進行生產、經營,鼓勵企業轉型升級,進一步規范鮮濕米粉生產企業許可審查,督促企業改善生產加工、運輸和貯存條件以防范微生物污染風險,提升鮮濕米粉質量安全,促進廣西地方特色米粉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該局正在起草加強鮮濕米粉監管的通告,要求2023年1月前,所有鮮濕米粉生產企業都達到生產許可條件,“達不到條件的,不允許繼續生產”。
【來源:南國今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