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輝球,專業米粉生產設備研發制造中心,讓您輕松實現生產線自動化運行、規模化生產、程序化調控、規范化管理。若您對自動化螺螄粉生產線有需求或對行業感興趣,歡迎詳詢。陳輝球,期待您的咨詢,歡迎來廠考察。
本文轉自:人民網
進入春季,天氣逐漸回暖,在素有“桂北糧倉”之稱的廣西柳州市柳城縣,田間地頭已經恢復了往日忙碌勞作的景象。農戶辛勤耕種新一批水稻、竹筍、豆角,這些農產品將在豐收后用于螺螄粉原料的生產供應。
在柳城縣馬山村,丹軍米粉廠總經理韋丹軍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他指揮著工人將剛生產好的干螺螄粉裝車,這批干螺螄粉即將發往上海,作為出口產品的原料,再經加工后將遠銷海外。

在柳州市螺螄粉產業小鎮的一家企業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分裝料包。諶貽照攝
“我們這個村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就一直生產米粉。家家戶戶都生產,外面都叫我們‘米粉村’。”韋丹軍說。
韋丹軍是20年的“米粉人”了,2002年他從父輩手里接過這份營生,靠著制作米粉的生意養活了一家子,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在他的記憶里,外婆用大米手工壓制出來的柔韌潔白的米粉,就是兒時最親切的味道。“過去,制作米粉可算是‘看天吃飯’的行當。”韋丹軍的印象里,米粉制作多少,全看當時自家糧食的產量。對于當時村民來說,大米和米粉產量都很少,米粉制作的形式也比較單一。
“那時做米粉全靠人力壓榨、自然風干晾曬,一天最多不過20斤。”韋丹軍說,當時生產設備落后,制作米粉的所有工序都依靠人力來完成,全村生產出來的米粉最多幾百斤,也只夠在周邊幾個村鎮里銷售。
隨著柳城縣糧食產量不斷提升,以及上世紀90年代后期機械化設備的引入,米粉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家家戶戶也慢慢蓋起了小樓,米粉生產規模逐步壯大。
2016年,柳州螺螄粉品牌開始崛起,韋丹軍抓住機遇,依靠自家三層樓房建立了丹軍米粉廠,在家門口做起了螺螄粉生意。他引入了2套電氣化生產設備,建成了剪粉機、砟米機、來粉機、洗粉機、烘房等全部電氣化設備為一體的現代化米粉生產線,當年產銷量就增長了400%,3年后產銷量已經提升了10倍,訂單多到根本做不過來。

南方電網廣西柳州柳城供電局工作人員到丹軍米粉場檢查米粉生產用電情況。馬聰攝
“剛開始總擔心電不夠用,不敢全力生產米粉,后來村里的電網改造升級,這會兒徹底放心了!”這幾年,隨著螺螄粉原材料生意越做越紅火,丹軍米粉廠用電量激增,跟5年前比是“一個月頂半年”。
據統計,在“十三五”期間,南方電網廣西柳州柳城供電局累計投入資金130.86萬元對馬山村實施農網改造,完成2個臺區電力設施改造,新增及改造容量共計1000千伏安,并開展低壓線路整改工作,徹底消除了“米粉村”用電“卡脖子”問題。
“目前我們的日產量增加到8000斤,月產值可達50萬元。”眼看訂單逐漸增多,韋丹軍有了擴大生產的想法,這需要電力配套支持。“供電局建議我安裝一臺專用變壓器,100多千伏安的容量足夠了,還免費報裝。”韋丹軍很高興地說,安裝后,相信以后的訂單會越來越多。

韋丹軍向南方電網廣西柳州柳城供電局工作人員介紹米粉烘房用電情況。馬聰攝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辦公廳發布《擴大柳州螺螄粉出口工作方案》,方案旨在推動柳州螺螄粉產業邁向高端化、國際化,提升柳州螺螄粉出口質量,擴大柳州螺螄粉出口規模。方案明確提出,2022年力爭螺螄粉出口關稅稅則號申請工作實現突破,2023年力爭柳州螺螄粉主要生產企業均開展螺螄粉自營出口業務,2025年力爭柳州螺螄粉出口總額達到1億元人民幣以上。
乘著廣西大力打造螺螄粉產業的東風,韋丹軍對今后的螺螄粉生意更充滿了信心。
在馬山村,像韋丹軍一樣制作米粉的村民還有10多戶,整村年生產米粉約1650萬公斤,家家戶戶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米粉村”搖身一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新農村。(陳燕、馬聰、鄒振遠)
本文源于”人民網“,若有版本問題,請聯系刪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