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在剛剛公布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有一種特別的小吃榜上有名,它就是廣西柳州的螺螄粉。近幾年通過工業化生產和網絡銷售,螺螄粉已經火遍全國甚至賣到了全世界。2020年袋裝柳州螺螄粉的銷售收入達到了100多個億,比五年前翻了整整22倍。而從2014年底第一家袋裝螺螄粉企業誕生到2020年產值過百億,只用了6年的時間,是不是很讓人吃驚?就在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也專門來到柳州螺螄粉的生產企業,了解產業發展的情況,對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給予肯定,并對今后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
螺螄粉,柳州人最鐘愛的食物。對許多柳州人來說,從小到大的記憶都伴隨著螺螄粉的味道。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柳州考察時,專門來到螺螄粉生產企業,對螺螄粉產業高質量發展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肯定。
螺螄粉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柳州的街邊夜市,以前基本只有在柳州當地才能吃到。因為它工藝特殊、配料多,而這些食材又必須產自當地才能保持原汁原味,所以到外地開店因為空運成本高等原因,很受限制。
不過近幾年,隨著電子商務發展,尤其短視頻、直播等網絡營銷手段的豐富,螺螄粉突然間火了。有多火呢?在網上,有關螺螄粉的話題總能引起全民追捧,閱讀量經常達幾億,螺螄粉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
火爆的關注度帶來了火爆的銷售。尤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柳州螺螄粉逆勢而上,全網絡1.2萬家螺螄粉店鋪一年就賣出了近8億包螺螄粉,位列淘寶吃貨大數據銷售榜的榜首。而2020年袋裝柳州螺螄粉的銷售收入也達到109.94億元,柳州螺螄粉已經從小小的路邊攤發展成為了百億大產業。
在柳州的螺螄粉電商產業園,各家螺螄粉企業的主播們每天都忙著直播帶貨,銷售很火爆。如此巨大的銷售量,背后是一個標準化、規模化的生產體系來保證質量和效率。
在當地一家大型螺螄粉生產企業,記者看到不僅有現代化生產線,還有一個智能化信息控制中心,用5G技術和大數據對生產銷售各環節進行實時監控。
不僅生產環節能實時監控,所有銷售情況也能用精準數據來實時統計和分析,便于更好掌握市場。
柳州螺螄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成為我國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的一個典范。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考察時,對柳州螺螄粉產業未來的發展也做了具體指導,尤其強調要把住質量安全關,推進標準化、品牌化。
許多人說柳州螺螄粉很幸運,能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小吃界的一匹黑馬。然而沒有幸運是偶然的,無論哪個產業的成功,背后必然是走過了一條艱辛的路,有著無數人的努力和付出。
嚴振華是柳州一家螺螄粉企業的創始人,在螺螄粉產業發展之路上,他是一個特別的角色。
嚴振華最早產生把螺螄粉做成袋裝產品的想法,是因為在外地上大學時吃不到家鄉的螺螄粉,他覺得這也許是一個很有前景的市場。畢業后嚴振華回到柳州,開始研發螺螄粉的袋裝生產。
被拒絕很多次后,終于有一家工廠愿意合作,一起開發適合袋裝生產的原料。此時當地政府了解到這個情況,也敏銳地意識到這是特色產業發展的一個契機。
當地政府開始推動螺螄粉的工業化生產。因為螺螄粉以前只有實體店,工業化生產連許可手續都沒有,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經過努力,2014年,嚴振華的公司取得了全國第一張螺螄粉“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從此螺螄粉可以袋裝生產、賣到各地去了。很快柳州就有數家生產企業發展起來。
產業雖然起步了,但最初的生產卻很混亂。
企業創辦之初,各家都是小作坊生產,效率低,質量也參差不齊。產業該如何走下去,考驗著政府管理者的眼光和智慧。
雖然螺螄粉只是個小吃,但當地政府從一開始就為它設定了發展成“現代化特色大產業”的目標,堅持標準化、品牌化生產,走高質量發展之路。而這首先就需要制定一個嚴格統一的生產標準。
螺螄粉工業化生產從無到有,所有的技術和工藝都要靠自己去探索。創業者們攻克了無數難題,生產設備也研發更新了好幾代。這些進步離不開企業的創新精神,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推動。在這方面,當地政府也做了很多努力。
發展特色產業,不僅企業受益,更重要的是為了造福當地百姓,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考察時,也著重強調了這一點。
要讓螺螄粉產業發展惠及更多百姓,這也是當地政府的工作目標,為此,當地以螺螄粉為核心,大力發展全產業鏈,讓更多群眾能以此增收致富。
黃守江以前是村里的貧困戶,靠種水稻的微薄收入生活。近幾年,隨著螺螄粉產業的發展,螺螄粉的原料竹筍、木耳、螺螄等也大量需求。于是當地政府陸續建成了50多萬畝的種養殖基地,鼓勵農戶尤其是貧困戶種養殖。黃守江也在政府工作人員的鼓勵下種起了竹筍。
為幫助農戶種養殖,當地政府出臺了很多實用的政策,比如按面積發放補貼、派技術人員指導農戶統一規范化種養殖、和企業簽訂收購合同等,既保證了原料質量,又為農戶解決了后顧之憂。
現在,黃守江種的6畝竹筍一年能增收2萬多元,加上打工的收入,很快便脫了貧。在柳州,像黃守江這樣因為種養殖螺螄粉原料而脫貧的貧困戶有近3萬人,種養殖共惠及農戶20多萬人,他們的生活因產業發展而改變。
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好了,得到最大實惠的是當地百姓。在柳州,一個日趨完善的螺螄粉產業鏈和多元的產業新業態正在形成:從上游的原料生產,中游的食品加工、包裝,到下游的商超、電商、物流,再到文旅體驗、文創產品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惠及產業鏈上無數百姓。未來,希望這個“小米粉大產業”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寄予的希望那樣,繼續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做得更好更強。
本文源于“央視網”,若有版權等問題,請聯系刪除。謝謝!
陳輝球,專業米粉生產設備研發制造中心,讓您輕松實現生產線自動化運行、規模化生產、程序化調控、規范化管理。若您對自動化螺螄粉生產線有需求或對行業感興趣,歡迎詳詢。陳輝球,期待您的咨詢,歡迎來廠考察。